是谁杀死他的

策权瑜大三角。
具体时间,比如 “两天” 这种描述可能不对,因为我懒得(……)去剧里数日子。
依旧因为没想好如何处理大乔而模糊描写,不要纠结这部分。



死者

孙策把相机递给手下,一回头就看见二弟正一副不服气的模样。走过去揽住他的肩膀,笑着说:“二弟,被抓包就要服输,拍照而已。”
快门按下,虽然二弟没好好配合,但孙策对相机里的照片很满意。见孙权叉着腰走了,还对着他的背影大喊了一句照片洗出来会送他一份。
“什么照片?”
送走二弟,迎来挚友。孙策早就和周瑜约好今日出城打猎,因为二弟的恶作剧耽误了一会儿,周瑜已经穿戴好打猎的装束来找他。
“二弟派来我霸王部队里捣乱的人被我提前抓出来,输了游戏要满足我一个愿望,这次是拍照。”
到霸王部队捣乱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周瑜听了,皱着眉暗暗思考。孙策摆摆手:“这是我们俩之间的游戏,不必担忧。”
大概因为孙权小时候有几年跟着叔父住在别处,他以为自己不受重视,回到孙家之后总是故意捣乱引起父亲和大哥的注意。孙策理解弟弟的心情,每次他胡闹不但不生气,还陪着他玩,偶尔还会用个小恶作剧反击。一来二去,互相恶作剧变为兄弟间特有的交流感情的方式,分隔两地时更是如此。有次孙权耍小动作被孙策抓个正着,孙策顺势和他约定,以后谁能当场抓包,就可以要求对方满足一个愿望,不能拒绝。
“可到霸王部队中捣乱,是否有些越线了?”
“无妨,二弟心中有数。” 孙策灵光乍现,“下次我也去他的仲王部队里玩一玩。”
自从之前发现只剩孤儿的村落却无能为力以后,孙策和周瑜就时不时借着外出打猎,到江东各个村落走访,确认这些地方的真实情况。根据之前的报告,这次要去的村子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应该能自给自足,但策瑜二人还是带了不少物资。不需要雪中送炭自然是好事,但万一事实并非像报告的那样,他们也不必再临时找食物。
村落不远,经过一片小树林之后,便是属于村子的田地。有几个壮年正在田里劳作,一群孩子在不远处的树荫下游戏。
“看来这次大概率是锦上添花。”
“可惜大少爷背的食物用不上了。”
孙策爽朗大笑:“公瑾,你开玩笑还蛮好笑的嘛。”
“多谢大少爷夸奖。”
孙策喜欢周瑜无论什么夸赞都大方收下,下一次还总能做得更好。能有这般聪明的人并肩奋战,实在幸运。
两人教会人们使用他们带去的新工具费了些时间,开始返程已是日落时分。再次经过村口的农田,孙策有感而发:“希望未来,他们不只是自给自足。”
周瑜没有回头,眼神坚定:“全民富足,天下无孤。”

时局动荡,孙策知道江东的发展不会如他希望那般顺利,但也没料到危机来得这么快。
走进会议室,孙策先看到的是皱眉思考的周瑜。只是日常校务会议,竟有事情让周瑜忧虑至此。
“公瑾,什么事让你一大早就皱眉?”
“昨日收到消息,董卓以东汉书院代理校长的身份,要在三日后召开全校盟学生总会会长临时联合会议。名义上是要商议平定白波黄巾贼,实际……”
周瑜并未点透,孙策已明白他的意思。最近董卓一直不安分,河东高校和东汉书院都被他搅得乌烟瘴气。这种时候召开学生会临时联合会议,是陷阱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但因为担心是陷阱而推掉这种大会不是孙策的风格。
“我思考了需要防范之处和相应的对策。既然要去,就要万无一失。”
“公瑾,有你在真是太好了。”
然而再周全的准备,也难防小人之心。经过一片密林时,先是殿后的霸王部队莫名遭袭,孙策前去救援又中了看雾看花看山小,只能凭感觉冲着敌人的方向使出焰阳掌。众人还未喘口气,一股强大的内力袭来。孙策有心护住手下,却没来得及。好在此次外出带了不少药物,其中就有能应对看雾看花看山小的。
士兵们恢复视力之后,或去帮助伤员处理伤口,或到一旁警戒。孙策则撕坏衣服,挂在附近的树上,又在有掌痕的树上留下血迹。这些痕迹足够让敌人以为计划成功,但细心的公瑾定能看破这其中的奥秘。
确认伤员仍有行动能力,孙策重新安排队伍的阵型,看着地图思考下一步。一个平日里直言不讳的手下开了口:“总长,那他……” 对方看着地上同伴残破的身体,不忍继续。
“留在这里吧,我们需要尽快找到安全的藏身处。公瑾很快便会发现我们遭到伏击,他会代我们善后。”
“是。”
转移过两次之后,终于暂时安全,孙策派跟在他身边最久、最擅长隐藏踪迹的影卫去给周瑜报信。
第二天一早,影卫已经带着周瑜的口信返回:原地蛰伏,勿用 Siman,调查我来,可向东汉张飞报平安。
张飞?被人叫小孬孬就会脸黑的张飞?思索至此,孙策突然明白周瑜的用意。见影卫疲惫,孙策没有急于今日,只叮嘱他好好休息,之后还会需要他奔波传递消息。
经过一夜休整,众人体力恢复不少,可士气依然低迷。孙策席地而坐,边叫大家过来一起边分享自己包裹中的食物。可无人能安心吃下。日常训练虽苦,但无法模拟并肩的队友倒在身旁。真正面对这样残酷事实之时,食欲不振已是较轻的反应,更何况他们现在也不算真正安全。注意到这一点的孙策未出言振奋士气,只默默一口一口往嘴里塞东西。
悲伤无法排解,愤恨无处发泄,此时此刻能确实办到的,只有填饱肚子这一项。先把握住能做到的,剩下的来日方长。众人渐渐明白总长的用意,也学着他硬塞。
两日后,周瑜成功增强 Siman 通信的加密手段,消息往来可以不再依赖于人力。孙策在手腕上见到周瑜时,遭遇伏击以来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但他没想到,终于能和信任之人直接对话,得到的消息却是二弟想联合董卓将他除去。孙策相信周瑜的能力,却无法怀疑二弟。从小一直跟在屁股后面的二弟,要害大哥?怎么可能?他不信,这其中一定有误会。
仲王部队的两个神射手,仲王部队。
“仲王部队。” 孙策叹了口气,嘴角不自觉上扬,“这样的二弟,无论如何都不会伤害大哥。”
思绪至此,孙策想起遇到伏击那天的 “暗箭”。当时众人正在树下休息,一支箭不偏不倚射在他旁边的树上,震掉不少落叶。没有后续动作,射一箭就跑,一定是二弟。孙策笑笑,摘掉头顶的落叶,拦住想要追上去的手下,起身拔下那支箭。箭尾果然有一个小小的 “权” 字。
看来仲王部队的两个神射手,那天不止接了一处的命令。二弟从小就不愿解释自己,这次被父亲冤枉,不知又要生多久的闷气。还好有他这个大哥在。等回到家里,要提醒二弟用人需多留心,还要告诉他,大哥永远相信他。


凶手

孙坚向孙权说完孙策的消息、叫他不必再担心之后就转身离开,刚走两步又回头补充:“仲谋啊,伯符是你大哥,董卓才是敌人。最近几日,你暂时就不要出门活动了。”
“是,父亲。”
自大哥遭到伏击已过去三日,孙权对事情的起因经过仍不清楚。父亲不许他到现场调查,明面上的理由是不能失去两个儿子,可说这话时的神情却是前所未有的严厉。今日又暗示孙权联合外人对付自家人,叫他收敛,估计是事情已有眉目,而证据都指向他孙仲谋。
孙权讨厌这种一无所知的状态,更讨厌被怀疑是伤害大哥的共谋。此次调查是大哥最信任的周瑜前去,按照他的办事风格,所有线索和推论都会写作报告交给父亲。不能去现场,有周瑜的调查报告也足够。进到父亲的书房,孙权发现调查报告就明明白白地放在书桌上,像是知道他一定会来看一样。
报告有两份。一份初步报告,日期是大哥遭遇伏击的第二天。周瑜根据孙策 Siman 最后定位点,到达虎牢关的现场。树干掌印上有血迹,旁边的树枝上散落衣服碎片,不远处还有霸王部队的尸体,整个现场残留看雾看花看山小毒烟的痕迹。现场照片很清晰,孙权隐隐觉得血迹和碎片的样子不太自然,却又说不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翻过一页,周瑜在一些位置用红圈做上记号,指出这些痕迹很可能是孙策故意留下,想让敌人以为他已当场不翼而飞。后续调取的 Siman 活动记录显示,当时除了孙策和他的霸王部队,还有关羽也在现场。树上的掌印和霸王部队的成员死于行天破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关羽为何出手伤害孙策暂无推论。
另一份是更完整的事件报告,今天刚送来。关羽声称现场还有董卓和吕布,他想攻击的是向他射毒箭的人。关羽诚实守信的名声在外,周瑜认为有必要查一查是否有第三方在场。他找人骇客进 Siman 公司,拿到当天真实的卫星定位追踪记录,现场的情况基本被复原出来。董卓先用 Siman 控制吕布,将关羽引到现场,同时命手下偷袭霸王部队,诱孙策走近。待策羽二人都抵达现场,就用内力施放看雾看花看山小。趁他们无法分辨敌手之际,站在孙策与关羽之间,叫神射手向关羽射毒箭,而后迅速离开。孙策和关羽就这样被董卓设计引导,互相攻击。
孙权早就听说董卓阴险,有所提防,大哥亦是如此。没想到他还是找到机会对大哥出手。
随后的几页报告记录了事发以来和孙策之间的通信、孙策和霸王部队的现状以及 Siman 如何再度加密。孙权草草翻过,没看出任何会怀疑到他身上的线索。正要把报告放回去,他突然意识到那两个神射手的名字很熟悉。再次翻开,果然是他派去的那两个仲王部队的人 —— 是他孙仲谋泄露了大哥的行踪,还给董卓送去最适合的人手。
怒火一下子窜出来,孙权恨不能现在就把那两个叛徒撕碎。
Siman 既已再度加密,和大哥通话应该不会暴露他的位置。孙权回到房间拨通孙策的 Siman。
“这次算我输了。”
“和大哥几天不见,好不容易通个 Siman,就只是说这个?”
透过 Siman,孙策的表情看不真切。但孙权了解大哥,知道他在开玩笑。孙权笑不出来,严肃着神情说:“游戏到此为止,我不会再让外人有可乘之机。”
“二弟……”
孙策刚一张嘴就被孙权打断:“加密过的 Siman 也不保证安全,大哥小心。” 说完,孙权直接掐断通话,没给大哥说话的时间,也没给自己解释的机会。不论大哥是否相信他没有联合外人,大哥永远是大哥。
孙权不想多说,孙策却没就此结束,很快就发来一条消息:大哥没事,不要自责,用人当慎。
“大哥啊。”

各地战事不断,江东亦难幸免。
孙策作为孙家长子,常常需要亲自到那些不太平的地方指挥作战,校务因此渐渐落到孙权这个次子肩上。兄弟的二人每一步都关乎江东的未来,即使兄弟间的恶作剧没有停下,他们也再没时间去做这些和平时期才容得下的游戏。
必须身处各自的战场,兄弟见面变得奢侈。十年之约越接近,孙权越感到一阵无法言说的不安。大乔刚好与他相反,日子越近越兴奋。十年之约当天,孙权甚至生出几分胆怯,一路上都在想尽办法拖延。
树下等着的不是大哥,孙权用仅存的理智安慰道:“大哥不会有事的,放心。”
但这个世界终究只能有一个太阳,江东也不例外。

三个礼拜,孙权限定自己只能悲伤这么久。校务和军务不等人,江东需要一个能稳住局面、解决问题的总校长。大哥不在,他必须振作,肩负江东的未来。
但显然其他人没有这样控制悲伤的能力。三个礼拜过去,例会上的所有人仍然死气沉沉,毫无斗志。就连父亲都提不起做正事的兴致,不但肝指数居高不下,头发还又白了一块。
孙权本就没有耐性,鼓舞士气也从来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此时此刻面对仍然处于悲痛之中的众将领,他好不容易压制住的情绪又有翻涌起来的趋势,但没有时间继续悲伤了。
“希望大家低落的情绪到今天为止,我江东军不需要拖泥带水的软弱将领。听清楚没有?”
此时提出让周瑜担任东吴书院学生会会长一职顺理成章。众将领的情绪没有改善在孙权的想象之中,周瑜拒绝职务却在意料之外。孙权知道自己无法代替孙策,也没想过要代替他,但究竟大家还要为大哥的不翼而飞悲伤多久?他召开会议是希望所有伤心到此为止,不是让周瑜来表演对孙策的情深意重。说什么不是值得为之奋战的人,可笑。原来即使是无可救药聪明的周公瑾,在悲痛之中也无法想明白,他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江东的未来。
劝闭门不出的大乔振作反而比劝听召开会的江东众臣更简单,讲关于孙策的事情就足够。说出大哥去东汉书院途中遇刺是他孙仲谋做的这种话并不难,这本就是事实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派那两个神射手去找大哥,董卓的阴谋不会如此顺利。之后一连串的谎言也只是让孙权心口一紧。说过的谎言够多,自会习惯这种感觉。孙权看着大乔,面不改色地编造对大哥的敌意。沉浸在幻想中的大乔终于回到现实,给了他一巴掌。
恨吧,当所爱之人消失,恨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大乔离开时,孙权只站在山坡上远远看着,就像之前每一次送大哥外出那样。兄弟间的最后一次游戏,孙权认输,孙策当时没来得及说愿望,后来竟也再没机会。
“大哥,这是你想要的吗?” 孙权知道不可能得到回答,还是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没有风,更没有落叶。
正要离开,孙权感应到身后有人靠近,回头看见的竟是几日不见的周瑜。
“二少爷,没想到你爱的程度,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学生会会长的正职不做,把无可救药的聪明用在这种事上。孙权懒得理会:“不干你的事。”
“这种极端又骄傲的爱人方式,我想,也只有二少爷你做得到。”
极端,骄傲,孙权喜欢周瑜的用词,随之也多了几分耐心:“你说了这么多话,不是为了夸奖我吧?”
“我今天,是来为孙总长报仇的。”
以孙权的武功,躲开周瑜的出招易如反掌。但孙权没躲,这一拳是他应得的。孙权抹了一下嘴角,手上只有淡淡的血迹。周瑜递来一个干净的手绢。
公瑾啊,报仇之前连这个都准备了吗?
当晚孙权做了个梦,梦里大哥在树下对着他笑。但不论孙权讲什么,孙策始终一言不发。两人一起在树下站了很久,久到孙权感到这个梦正在消散,孙策才拍拍他的肩膀:“二弟,交给你了,加油哦。”
孙权睁开眼时,窗外晨曦初升。


真相

周瑜从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听过很多人夸赞他做谋士定能有一番作为,也听过很多人可惜他生于乱世、难择良主。周瑜对此不以为然,就像他生来就是要做谋士,总有人生来就适合做领袖。而天生的谋士一定能找到值得他为之奋斗的领袖。在周瑜第一次见到孙策的时候,直觉告诉他,孙策就是那个值得他为之奋战的人。只是那时的他不曾想,他与孙策的故事会像高山流水,难久续。
辞职并非一时冲动,良主已去,周瑜找不到继续的理由。但同时他又不得不承认,孙权递给他东吴书院学生会会长委任书时,他犹豫了。理想未竟,就此放弃又如何甘心。后来的周瑜时常感到庆幸,没有散步时偶遇的那个带着同伴梦想继续奔跑的小男孩,他还要很长时间才能想通即使最值得的孙策不翼而飞,他仍然可以为了天下孤苦的人民继续奋战。
决定接下会长一职的周瑜仍不能认可现任东吴书院校长,他清楚记得孙策前往东汉书院的路上,是仲王部队的两个神射手和董卓联手设伏。当初孙策十分确定孙权不会害他,那两个神射手背后一定另有其人,却对这样相信二弟的真正原因笑而不语。“因为是仲王部队” 和孙策说这话时满眼笑意是孙策留给周瑜仅有的线索。周瑜理性的大脑不擅长处理包含太多感情因素的暗示,由线索和证据推理出真相才是他的绝对领域。
仲王部队的两个神射手坚称仅听从孙权的命令,他们出现在那里只是因为孙权派他们去恶作剧。但在周瑜找到的他们与司马家暗中通信的证据面前,他们无言以对。后来董卓被东汉那群人打败,他的手下为求保命,说出不少董卓曾经做过的坏事,其中之一就是伏击孙策的详细计划。实施计划的是董卓和那两个神射手,真正谋划的却是董卓和还未成气候的司马家。后来孙权也同样遭遇司马家的暗算,险些丢掉性命。周瑜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确定孙权在孙策遇伏一事上的清白。
即使孙权清白,郑重强调他对孙策的尊敬不亚于周瑜,也不代表他真的没有二心。然而在所有人都怀疑孙权联合外人伤害孙策时,一直以来总表现出不在乎的孙权,罕见地十分在意竟然有人认为他会伤害大哥。周瑜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确定孙权对孙策的尊敬毫不逊色。
孙权没耐性,所以处理校务和军务时总是不择手段,比不上孙策的周全。他不想听手下诉苦,只想要对策和结果。但他的确把江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几天前召开会议要求大家的悲伤到此为止,就是为了稳住江东。周瑜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确定孙权会为了江东的未来拼尽全力。
但事事只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确定,周瑜无法全心全意为孙权奋战,他需要打消最后那百分之一的不确定性。
周瑜找到独自在山坡上的孙权,将所有怀疑和愤怒化作一拳打向他的腹部。而挨了一下的孙权只是抹抹嘴角,毫无怨言,仿佛他就应该为孙策的死挨这一招,他问心有愧。周瑜更加摸不透孙权的心思,却不再执着现在就达成完美的百分之百。他捡起孙权掉落的照片,想起这照片的来历。从小喜欢追着孙策跑的孙权,或许有一天会补足最后的那百分之一。

与魔一战江东损失惨重。战前受到虫洞影响,瘟疫横行,民不聊生。战后不仅失去孙坚这个强势霸道的定海神针,孙权和重臣们也元气大伤。内忧未解,曹操和刘备却对江东虎视眈眈。风雨飘摇之际,稳定民心、重整军务是首要任务。东吴已立,东吴书院的校务关系重大,也不能落下。
孙权不必明说,周瑜就清楚该做什么。每次开会都会带上针对不同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和事务进度报告。最先解决的是瘟疫后重建,借助地方家族势力,民生很快得以恢复。合并霸王部队、仲王部队为东吴部队,众将领只改职名不改职责,军务迅速重归秩序。校务桩桩件件有计划,井然有序,步步落实。
当一切都走上正轨,孙权取消了和强辩团的每日早会。但周瑜第二天还是一早就站在孙权的桌前,向他做简单汇报。周瑜想好了用 “习惯使然” 作为借口应对孙权的不耐烦,孙权却没有如想象中那样把他赶出去,反而认真讨论了几句。这样的细致和耐心似乎应该属于另一个人。周瑜一时有些恍惚,目光在孙权的书桌上四处游走,最后落在桌边的相框上。捡到的合影后来被周瑜夹在日常报告中还给孙权,两人都默契地未曾提起过。而此时此刻,周瑜十分想知道相框中是否是那张合影。 “还有事?”
“没有。” 周瑜终究还是压下好奇,“二少爷,公瑾告辞。” 却没挡住旧时称呼脱口而出。
孙权似乎没注意到周瑜称呼的不合时宜,只是摆摆手让他快点走。
走出书房时,周瑜回头看了一眼,孙权正看着桌上的照片出神。或许不是没注意到,只是二少爷自己也想念那段还会被称为二少爷的时光。
共事的时间越来越长,周瑜却越来越拿不准孙权究竟是怎样的人,诸多疑惑找不到答案。最直接的办法是相信孙权,相信他对孙策的感情,相信他会为江东付出一切。但周瑜始终无法补上最后那百分之一,最简单直白的答案却最难以接受。周瑜想要的答案变成一个总会回到起点的莫比乌斯环。
归档过去一年的材料时,周瑜意外发现孙权曾写过一份东吴书院校长就职演说的讲稿。没耐性听别人演说、也从不发表演说的孙权,竟然准备过就职演说。只是浏览前两段,周瑜已从字里行间读到孙权的野心。越往后看,周瑜的心跳越快。讲稿中对江东未来的描述与孙策当初的畅想如出一辙,就连结尾都像孙策的风格。二少爷受大哥影响颇深啊。
凌乱的思绪需要整理,周瑜随手把讲稿翻过去放在手边的资料上,却意外发现背面有一行被划掉小字。举起纸,对准阳光,划掉的字变得清晰:大哥的愿望会是我帮他写就职演说吗?
愿望?恶作剧被抓包的愿望?周瑜下意识想到孙策去江东途中的那次。
孙总校长宣布成立东吴书院时,大少爷仍在外处理军务。大家都以为东吴书院的校长会是孙坚,或紧急召回孙策,没想到最后是孙权坐上这个位子。闲聊时阿蒙还提起过,孙总校长在问二少爷想不想当东吴书院校长时,二少爷也很惊讶。当初只觉得阿蒙乱八卦,现在想来可能那时的二少爷认为有大哥在,他辅佐大哥就足够吧。许江东父老一个未来是他们共同的目标,最后却只剩二少爷独自一人去实现。
周瑜释然一笑,其实二少爷不必、也并非独自一人。

周瑜最终仍没能打消最后那百分之一的不确定性,但人本复杂,完全值得为之奋战的人可遇不可求,强求百分之百的完美实则否认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值得。
不完美的领袖也终将带领东吴走向那个全民富足天下无孤的未来。


曾经

[ 孙权 15 岁生日当天 ]
孙策带着礼物去找二弟,却见他正站在二楼的露台,皱眉思考。孙策走近,拍拍他的肩膀,问他在想什么。
“今日父亲告诉我,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部队了。”
“这是好事啊,你怎么愁眉苦脸的?”
“父亲让我自己想部队的称号。”
“称号代表一个部队的气质,是要好好想想。” 孙策转身,双手撑着栏杆,看向远处,“我的霸王部队以后会帮助江东称霸天下,给江东一个美好的未来。”
孙权看着孙策憧憬未来的模样,若有所思。孙策见他仍然困在这件事里,揽过他的肩膀:“二弟,生日要开心,称号不急于今日。不管你的部队叫什么,大哥都支持你。”
“我知道要取什么称号了。”
“哦?什么称号?”
孙权动动肩膀,轻轻甩掉孙策的手。孙策不恼,只默默把手收到口袋里。二弟向来如此,总拒绝肢体接触、不喜欢情感表达。即使二弟再甩开他一万次,孙策也会第一万零一次揽过二弟的肩膀。
“大哥马上就知道了。” 说罢,便迈着大步去找父亲。 “二弟,等等,礼物还没给你。”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