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三国结局之后的故事,孙权和周瑜都是孙策的未亡人。孙权是 aroace。
散心的时候一直有人跟着只会更加烦躁,孙权无奈站定,双手叉腰,扬起下巴问:“公瑾啊,下班了,你怎么还跟着我?”
“我答应大乔,当你的耳朵。”
“不需要。”
有着无可救药聪明的周公瑾,总在一些时候表现出无可救药的固执。最后是孙权强调根本不会有需要他读唇语的场合,再加上右手升起的烬狼焰,才换得周瑜的一句 “那我就先退下了”。
终于得以独自散步,孙权不自觉地走到了曾经埋过十年之约的树下。孙策喜欢这棵树,喜欢在树下玩,十年之约的盒子自然就埋在这里。十年之后,物是人非。孙权下意识走到这里并非偶然,今日和几位重臣谈论校务,有人提到孙策遗留下的一个助学项目,要帮助那些有天分的学生,让他们有资金随着兴趣自由发展,不必拘泥于学制的限制,不知是否还要继续。
“继续,当然要继续。” 孙权未经思考就给出答案。大臣却面露难色,支支吾吾说江东的小学到中学本就免学费,再花重金资助这些不按部就班的学生,恐怕资金难以维持。对方是为孙家效力多年的老臣,项目也显然需要大量资金,即使没有耐心,孙权还是咬牙又重复一遍:“我说了,继续。”
“资金方面,我会想办法。”
周瑜,幸好大哥还留了个讨人厌却十分可靠的周瑜给他。
自从孙策遭人暗算,孙权的生活便开始分崩离析。大乔游历四海,又敬又恨的孙坚踏入虫洞,臭老妹回了真正的故乡。孙仲谋得到了江东的天下,却发现圈圈里的人,他一个也没能留住。
惊觉自己只是因为老臣提起大哥未竟的项目就如此伤感,孙权像孙策拍他的肩膀那样,轻轻拍拍树干,笑了。
第二天听甘宁汇报工作时,孙权不由自主出了神。日常汇报本就无聊,他没打算仔细听,也没那个耐心。每天还坚持这项工作不过是找件事把时间占去,以免独处时间太长,容易胡思乱想。
一直以来展现出来的模样让大家都没觉得他在乎感情,就连当初求东汉那群人救大乔,都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在曹家小馆门外站了一夜时,并非觉得这样感人,只是觉得可以当作让东汉那群人听他讲话的交换条件。阿香离开时也是,只说不会帮他整理房间,不常回来就把房间改建成仓库,却不说有空回来看看二哥,冷漠的二哥也会产生思念这样的感情。
目光落到周瑜身上时,孙权想起当初周瑜接下学生会会长工作时,说不是因为尊敬他,才愿意接下这个工作。孙权知道周瑜尊敬的是大哥,想并肩奋斗给江东父老一个美好未来的人也是大哥。但没关系,即使讨厌彼此,他们的目标一致就无妨。
“孙总校长,有什么问题吗?”
周瑜聪明的大脑用在为江东父老谋未来就可以了,抓孙总校长开会跑神大材小用。孙权摆摆手,懒得想借口:“没有,没什么特别的你们都回去吧。”
“是,那我们就告辞了。”
周瑜和甘宁一左一右把还不愿意走的阿蒙拉走。阿蒙一脸纠结地对周瑜说了两句话,周瑜的嘴动了动。可惜角度不合适,对话的内容孙权无从得知。
再次见到周瑜是当天稍晚时候。孙权正在大哥最爱的树下盯着一片落叶发呆,未发觉周瑜靠近。直到余光出现一个意外的身影,才从思绪中抽离。孙权没说话,只用不耐烦的表情等周瑜表明来意。
昨天周瑜和甘宁、阿蒙都没有加班,今日例行汇报时,孙权却一副他们三个都肝指数爆炸快要死掉的表情。最近除了孙策未能完成的项目,整个江东没有任何值得孙权露出这样表情的事。在脑子里快速回顾整个思考,周瑜先客客气气抱拳问候才开口:“二少爷是否在为总长遗留下的项目烦恼?”
二少爷,只有周公瑾直到现在还会在非正式场合叫他二少爷,就像孙家还有个父亲和大少爷一样。孙权很难说清楚对这个称呼到底是厌烦还是留恋,但每次周瑜这么叫他,他总想叹口气。尤其这次,还是站在孙策最喜欢的树下。
“公瑾啊。”
孙权的语气明显为后半句留了余地,却迟迟没有开口。关于后半句的众多可能性在周瑜无可救药的聪明大脑中涌现,可孙权却只是拍拍他的肩膀,离开了。
想办法是周瑜最擅长的事。
无论是上学时老师留下的故意提升难度却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还是后来当了学生会副会长面对涉及江东未来的事务,他都不曾觉得困扰。相反,他很喜欢对着这些难题反复思考,时常得到不同解法或对策,最终导向不同的答案。但有时候答案太多,反而让人为难。下午孙权未说出口的后半句到底是什么,夜深时分,周瑜还是不能确定。
周瑜陷入睡眠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是这种情况不叫答案太多,而是可能性太多,他根本没有答案。
面对难题得不到任何答案是周瑜最害怕的事。
例行汇报结束之后,周瑜通常都会呈上近几日最重要事务的三五个最佳解决方案供孙权挑选。说要解决资金问题已经过去两个晚上,周瑜却依然没有主动提起这件事,不像他的做事风格。其实资金调用并非这件事最难的部分,说服江东一些保守老臣,让项目顺利推进才是难题。孙权见周瑜肝指数上升,兴许是为了这事熬夜,便没有追问。毕竟是大哥留下的项目,推进时像大哥的周全而不是他的不择手段也没什么问题。
见孙权没有其他事要问,阿蒙开口请辞。已经共事这么久,他还是一副很害怕孙权的样子,每次开完会就溜,生怕多停一秒就被抓住错误。孙权摆摆手,放他们回去。阿蒙如释重负,和甘宁一起说了句告辞便走了,只剩周瑜站在原地不动。
“还有事?”
“公瑾想问二少爷一个问题。”
“你问。”
“想继续总长的项目,资金并非难题,说服江东老臣让项目顺利推行才是关键。”
“这我知道,讲重点。”
“不知二少爷是否愿意为了总长的项目在下次大会上收敛脾气,从会反对的老臣那里换来一些便利?”
“公瑾啊。” 孙权似笑非笑地看着周瑜,像是让周瑜自己领悟他的回答。前一晚得不到答案的害怕再次出现在周瑜的脑海。
在周瑜快放弃思考想直接问第二次时,孙权开口道:“这是我大哥的心愿,也是造福整个江东的项目,当然愿意。” 语气中有几分对周瑜竟然问出这样问题的失望,“当初你接下我东吴书院学生会会长的工作时,说过我们目标一致。你可以继续讨厌我、不尊敬我,但这一点,我希望你没有忘记。”
“是,二少爷。” 周瑜停顿了一下,“公瑾不会忘。”
“还有事吗?”
“没有,公瑾先……”
“那你陪我出去走走。”
东吴书院校长和学生会会长一同出去走走听起来很正常,但当两人真的一前一后在江东漫无目的地散步才发现这场景着实诡异。孙权搞不清楚刚才到底在想什么,竟然邀请周瑜一同出门走走。这活动毫无意义,对他们两人来说也过于亲密,最后只能归因于他们在聊孙策留下的项目,让孙权生出几分多余的念旧。
大概周瑜也察觉他们之间唯一的共同点是孙策,一路上总会装作不经意地提起,让两人之间不至于过于沉默。散步到大树下时,已是正午。
“该吃午饭了。”
“公瑾告辞。”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不用问那一句 “你还不走是等我请你吃饭吗”。但聪明人似乎不适应孙权向他投去欣赏的目光,匆匆行礼,匆匆离开。看着周瑜的背影,孙权突然意识到,如今整个江东,对孙策的感情能与他相比的,也只剩下一个周瑜。
东吴书院的校务会议照常召开,周瑜给出的资金方案非常完美,不会对现有的其它项目造成影响,还能在项目内部细水长流。老臣们的反应和孙权、周瑜预料的一样,即使面对一个完美的资金方案,他们仍然在质疑究竟有没有必要完成孙策留下的项目,尤其是在孙策已经不能为项目负责的情况下。
众臣含含糊糊低声抱怨,孙权看得心烦,站起来走到周瑜旁边,叉腰面对大家:“公瑾已经说得很清楚,你们有什么意见,大声一点。”
往常这种时候,大家要面对的是孙权强硬的命令或烦躁的怒火。这次语气如此平静,反而无法适应,一时间没人敢说话。周瑜接过场子,又简单说明几句,微笑着等大家发言。见状,阿蒙大咧咧举手就问:“你们非要继续这个项目,真的是为了江东吗?还是因为这是孙总长留下的项目,你们在演。” 说完,阿蒙挑眉看向两位上司。
“大哥提出这个项目是为了江东,我继续这个项目也是为了江东。”
面对一个耐着性子的孙权和一个胸有成竹的周瑜,固执的老臣们没有任何对抗的办法。更何况小学生都发言了,他们这群经验更老道的再故作沉默,恐怕就再也没有沟通的机会。各部门终于不再躲躲闪闪,话题走向职责划分、交流合作。会议前一天,孙权和周瑜单独开过会,各方能让步多少、底线在哪里,他们清清楚楚。有他们把控全局,很快便定下未来两周的工作任务和重点。
会议结束,众臣散去。周瑜对着孙权郑重抱拳,什么话都没讲。孙权知道他是在感谢,只拍拍他的肩膀,同样一个字没说,离开了会议室。
见孙权离开,阿蒙凑到周瑜旁边:“大佬,我刚才提问的时机很好吧?”
周瑜微微皱眉,像在思考。
“项目能推进,总长肯定会很高兴,怎么还愁眉苦脸的?”
“我或许应该更信任二少爷。”
再次在树下见到周瑜时,孙权已经不惊讶。来此处的原因,两人心照不宣。周瑜事务繁忙又思虑过多,大多时候只是在树下闭眼站上两三分钟就迈着大步背手离开。这次却不知为何,一直没走,也没开口,只是和孙权共享树下的清风。人们常说风能带来故去之人的关心,这天的孙策似乎有很多话要对这沉默的两人诉说。
风终于停下,周瑜走到孙权面前问道:“二少爷,你想念总长吗?”
“干你屁事。” 孙权想走,却被周瑜拦下,“有事?”
“我想念总长才会总来这里。”
“只要把工作做好,你想谁都与我无关。”
“二少爷如果想聊聊总长,公瑾随时奉陪。”
孙权轻哼一声,拍开周瑜拦在他身前的手臂:“我不需要。”
有孙权亲自督办和周瑜绝妙的资金计划,孙策留下的助学项目进展得十分顺利。一个多月过去,第一批受助人已经收到资金,可以在重新装修的荆州大楼里自由研究。校务大会的重点也不再聚焦于这个已经渐渐稳定的助学项目,转而关注其它事务。
近来刘备似乎对当初定下的领地有所不满,总是在蜀吴边境不断试探。江东和平的日子还没超过半年,孙权不想为此破坏这种好不容易恢复的平静,但也不愿放任刘备反复冒犯。众臣对此意见不一,吵个没完。没多久孙权就看烦了,刚要发脾气,周瑜先开了口:“各位,再吵下去也不是办法。请大家把想法写为报告交给我,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周瑜看向孙权。孙权意会:“明天交报告,散会。”
甘宁和阿蒙起身送大家出去,孙权打量起身旁这个越来越合拍的周瑜。默契无法刻意培养,只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或许有一天,讨厌的周公瑾也会进入圈圈,到那时再认真聊聊大哥吧。想到这里,孙权不由自主地感叹:“公瑾啊。”
周瑜有着无可救药的聪明,却总看不透孙权未说出口的后半句话到底是什么。
“二少爷。”
孙权难得露出一个笑。